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临床效果观察
0 引言 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是骨科及创伤外科临床的多发常见病症,此类患者均具两个或两个以上发生骨折或脱位的部位,其临床特点主要为伤情复杂、高休克率、高误诊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1]。现对60例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5例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之对象,其中包括男4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1.)岁;跌倒或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致伤45例,砸压伤12例,机械致伤3例,其他原因致伤12例;参考蔡汝宾[2]24个损伤部位定位标准,骨或关节损伤部位559处,其中骨折471处,其中关节损伤88处;伤情评判:参考AIS-ISS进行评分,低于等于10分者8例,11~15分者12例,16~20分者23例,21~25分者6例,26~30分者4例,大于30者4例;受伤后在7h内来医院接受治疗患者共55例,占总例数89.4%,其余患者均为受伤后数天后才来医院就诊,所有患者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者53例,占总例数的78.8%。 1.2 方法 本组60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在入院时合并有休克者47例,对此类患者入院即刻给予积极抢救措施并纠正休克症状,之后对2例伴颅内出血患者实施开颅手术以清除血液肿块,对3例伴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1例肝脏发生破裂患者行肝脏修补术,对2例脾破裂患者行切除术。待完成以上较严重情况的处理后即对骨折展开治疗,471处骨折包括开放性骨折292处与闭合性骨折179处,共实施手术治疗199例次,术中依据具体骨折情况给予内固定或外固定,对波及到关节的骨折均采取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此外还有3例患者发生了血管及神经损伤,均给予修复,2例伴皮肤大面积剥落,清创后施以反转植皮术。所有患者除5例全身情况不允许外,其余均在入院后最多2d内完成首次手术治疗。 2 结果 治疗后有3例患者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死亡率3.53%,连同其他方面情况. 3 讨论 当前在国内尚无多发伤的统一明确定义,但临床多指在某些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2处或2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2-3]。该类病症不仅具较高漏诊率和致残致死率,给予积极而科学的救治对挽救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 3.1 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漏诊原因及减少漏诊措施 多发性骨关节损伤在临床上极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研究中的漏诊率为5.88%。其原因包括:①早期并发休克或伴有脑外伤者神志障碍,或脊髓损伤并截瘫者未能显现出骨关节的症状体征;②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明显体征掩盖了临近关节的骨关节损伤的体征,或因骨干骨折使临近关节的骨关节损伤的检查难以实施;③躯干深部如胸腰椎横突轻度骨折或骨盆、股骨颈、粗隆间的稳定型骨折可因其症状轻,骨折体征不明显而易被忽略;④医生对这种损伤的认识不足,满足于骨干骨折的明显体征而忽略了对同侧髋周围及膝部的进一步检查,也可因着重抢救危及生命的脑、胸、腹部的损伤而减低了对四肢损伤的注意力;手或足部的骨折可因局部体征不民校或因静滴原因而容易造成延诊;⑤不够规范或质量不理想的X线片也是造成临床漏诊的重要原因。 3.2 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手术救治原则 临床普遍认为,维持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相对稳定是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手术救治的首要目的,其手术治疗的中心原则即是要快速控制损伤和科学地选择确定性的治疗措施[4-5]。对于两处损伤部位均教严重的患者,应尽量在以此麻醉的情况下给予同台分组处理,以此可最大程度地减少麻醉次数并尽快地阻断严重损伤可能会导致的某些恶性循环,这对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非常有益处的,以至最终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手术后,必要时应将患者送重症监护室以进行连续性系统化的全面监测,以进一步对失血性休克、FES及ARF等并发症尽早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 3.3 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术后功能锻炼 对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而言,其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①骨折复位是否达到功能恢复的最低要求;②骨折愈合的良好程度;③是否在早期开展及时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研究表明,术后尽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减轻关节僵硬的程度和恢复其生理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患处血运并促进骨折的愈合。建议在术后前2周内均以利用CPM机的被动锻炼为主,并在之后视情况尽早由被动锻炼向主动锻炼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