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专注于关节韧带损伤修复,苏生生物能否引领A

【猎云网(微信号:)海南】10月30日报道(文/林美余)

网上有个关于前交叉韧带的介绍,很有意思。

这个部位不怎么起眼,很短,长度只有一英寸(大约2.54cm),宽度半英寸粗。它是白色的,很光滑,像一束意大利龙须面,没有多少弹性,只要它不出现毁灭性的伤病,你压根儿想不起它来。但它总是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因为它如此重要,甚至是竞技比赛的核心。

前交叉韧带,英文简称ACL,有统计显示约70%的ACL损伤是在体育运动中受伤,特别是在一些急转、急停、斜切等动作较多的运动中发生,高危运动主要有足球、篮球、高山滑雪、橄榄球、手球等,不少大赛的运动员都会因为韧带拉伤而遗憾退出比赛,普通运动者也很容易受到韧带损伤的困扰。

据NCBI称,美国每年大约有10万至20万例ACL破裂,大约5亿美元的医疗保健费用来自ACL受伤;中国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方面,2017年的数据显示ACL重建年手术量达到10万例以上。

“瑞士系”“博士”标签

四天前,曾胜朋友圈有了一条新的动态,“今天朋友发了几张瑞士秋图,挺好看。创业诸事繁杂,许久没有心情外出散心。瑞士疫情控制得不好,也回不去,有点想这个小山村了”,文字下附带着四张阿尔卑斯山景色图,同一天从山脚到山腰,看起来像是经历了四季。

弹指之间,他和瑞士结缘已有十年有余。2011年,师从瑞士苏黎世大学校长Hengartner教授和诺贝尔奖得主Horvitz教授的曾胜,依托这个世界排名第69位爱因斯坦母校的产研创新转化技术,推出主打产品Sysorb二代可吸收界面螺钉,深耕韧带再生、跟腱再生、十字韧带重建等骨科关节韧带修复。

2015年,瑞士创新中心Switech成立,主要从事腱骨连接器的韧带修复创新技术和器械研发。

技术创新下,往往对器械安全稳定性能和治疗效果提出更高要求。曾胜向猎云网说道,新一代骨-肌腱-骨连接法采用肌骨连接器和带袢钛板联合固定韧带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固定变成双重固定,提高了治疗效果的稳定性,且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链接更牢固、手术失败率更低。

目前两款产品借助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骨科运动学医院,均完成临床试验并上市销售,目前海外试验案例多达1000多例。

根据Eshare医械汇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中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约为304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350亿元(出厂端);同时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美元。

但骨科关节医疗器械技术壁垒较高,目前中国主流医院对植入类器械的选用上大多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外资企业在关节类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为60%以上。除了研发技术局限外,市场认知、国内器械注册审核机制、临床验证周期等均是国内企业发展的主要阻碍。

对于有海外市场经验的国产企业而言,利用国外临床试验结果和上市销售后的案例跟踪数据,可以大大缩短国内的临床试验周期,甚至可以不经过国内的临床试验,一定程度上修建了企业的领先注册发展的时间壁垒。

足够充足的准备下,曾胜也依靠身边“学术圈”,吸引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生物医学博士的CTO王烨,医学硕士的CMO丰玫玫,以及法国里尔大学Skema商学院企业管理学博士的COO张峻尧,组建成初创核心团队,并在海南成立苏生生物。

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专注于医疗骨科关节细分领域的前交叉韧带修复重建,产品包括第一代不可吸收不锈钢和钛合金螺钉、二代可吸收有机材料界面螺钉以及新一代腱骨连接器、带袢钛板、人工韧带等关节植入类器械,实现金属+可吸收材料、单重+双重韧带固定、生产研发+加工生产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结合突破。

曾胜向猎云网说道,国内医疗器械的审核认证周期长,研发到上市销售往往要经历3-4年时间,但瑞士严谨的研发传统和认证机构对研发能力的认可,能够加快研产销的发展周期。

随着二代界面螺钉和新一代腱骨修复方案和器材套件在瑞士完成临床试验和上市销售,国内市场预计明年下半年就可以进入产品检测认证阶段,通过临床试验后即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