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机器人的建模方法分析
D-H方法总体思想是给每个关节建立坐标系,然后确定从一个关节到相邻关节变化矩阵,这体现了两个相邻坐标系之间的变化。通过逐次变换,将所有变化结合起来,就确定了机器人末端关节与基座之间的总变化,从而建立起机器人末端坐标系相对于底座基坐标系的空间位姿关系。
无论何种形式,都用2个平移(a和d)和2个转角(α和θ)描述一个关节。然而二者连杆转换矩阵的表达式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简而言之,必须知道的是建立的运动学模型遵循哪一种D-H参数形式。但是,很多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一信息;或者只引用了其中一种形式,没有提到另外一种。
1 机器人杆件与关节的编号
串联机器人也称开链机器人,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若干刚性杆件首尾相连而成,杆件间的连接物称为关节。杆件和关节的编号方法为:基座为杆0,从基座起依次向上为杆1、杆2、…;关节i连接杆i-1和杆i,即连杆i离基座近的一端有关节i,离基座远的一端有关节i+1。机器人每个杆都有一单独的驱动器,所产生的驱动力经关节i轴传到杆i上,使其可产生独立的相对运动。
图1 串联机器人结构图
关节的种类很多,但基本是两种单自由度关节:一是转动关节,它有一个转动自由度,如图2(a)所示;二是移动关节,它有一个移动自由度如图2(b)所示。在研究机器人时,一般认为关节均为单自由度转动或移动关节。因此,对于串联机器人来说,其自由度数就是其关节数。
图2 结构关节示意图(a)转动关节 (b)移动关节
2 用标准D-H方法建立连杆齐次变换矩阵
2.1 建立杆件坐标系
对于n自由度机器人,可用以下步骤建立与各杆件i固连的坐标系OiXiYiZi,并简称为坐标系i。
第一步,确定各坐标系的Z轴,基本原则是选取Zi轴沿着关节i+1的轴向,指向可任选、但通常都将各平行的Z轴均取为相同指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关节i+1是移动关节时,其轴线指向已知但位置未知,可选取Zi轴和Zi+1轴相交;机器人连杆n远端没有关节n+1,可选取Zn轴与Zn-1轴重合。
第二步:确定各坐标系的原点,基本原则是:选取原点Oi在过Zi-1轴和Zi轴的公法线上,即Oi为此公法线与Zi轴的交点,另外需要注意两点内容。
第一,当Zi-1轴与Zi轴平行时,经过两轴线的公法线不唯一,确定Oi的方法如下,若Zi-1轴与Zi轴重合,取Oi和Oi-1重合;若Zi-1轴与Zi轴不重合,过Oi-1做Zi-1轴和Zi轴的公法线,公法线与Zi轴的交点为Oi。
第二,由于没有Z-1轴,所以无法遵照上述原则确定O0。此时确定O0的方法为:若Z0与Z1相交,取O0与O1重合;若Z0与Z1不相交,取O0在Z0与Z1的公法线上。
第三步,确定各坐标系的X轴。基本原则为选取Xi轴沿过Zi-1轴和Zi轴的公法线,方向从Zi-1指向Zi。
第四步,确定各坐标系的Y轴,基本原则是Yi=Zix Xi,构成右手坐标系。
2.2 求取D-H各项参数
当用D-H方法建立了各连杆坐标系后,坐标系i-1和坐标系i之间的相对位姿关系用下面所述4个参数描述。
(1)连杆长度ai定义为从Zi-1轴到Zi轴的距离,沿Xi轴的指向为正。
(2)连杆扭角αi定义为从Zi-1轴到Zi轴的转角,绕Xi轴正向转动为正。
(3)关节距离di定义为从Xi-1轴到Xi轴的距离,沿Zi-1轴的指向为正。
(4)关节转角θi定义为从Xi-1轴到Xi轴的转角,绕Zi-1轴正向转动为正。
参数{ai,αi,di,θi}的意义如图3所示。这些参数就是D-H参数,又称为机器人的运动参数或者几何参数。
图3 D-H参数示意图
2.3 用D-H参数构建坐标系间的齐次变换矩阵
由图3可以知道,坐标系i-1可以经过下述连续的相对转换到坐标系i:第一步,沿着Zi-1轴移动di;第二步,绕着Zi-1轴转动θi;第三步,沿着Xi轴移动ai;第四步,绕着 Xi轴转动 αi;
由上述4步连续相对运动时的齐次变换矩阵的求法可得式(1)。
3 用改进的D-H方法建立连杆齐次变换矩阵
1986年,Khalil,Kleinf i nger提出一种改进的D-H方法,其方法是选取和连杆i固连的坐标系i,然后Zi轴沿着连杆i的驱动轴方向移动,故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连杆坐标系为驱动轴坐标系。
3.1 建立驱动轴坐标系
第一步,确定Zi轴,基本原则是Zi轴沿着关节i的轴线。
第二步,确定原点Oi,基本原则是Oi在过Zi轴和Zi+1轴的公法线上。